新中国第一批工业量产化的国产照相机由上海照相机厂生产

新中国第一批工业量产化的国产照相机由上海照相机厂生产。

上海照相机厂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上海海鸥照相机有限公司(Seagull Camera),是一家影像器材制造企业,位于中国上海。

其原以传统照相机制造为主,现在主要制造单镜头反光系列相机、全自动平视取景照相机系列、双镜头反光照相机系列,立体相机及多款定焦、变焦镜头,另外生产照相器材、有色光学玻璃、感光材料、箱包、健身器、光学饰品等其他产品。给日本的tekusa等OEM供给双镜头反光照相机。是中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中国国内唯一一家具有开发、生产制造各类单反相机、数码相机、立体相机、全自动相机及各类照相器材的企业,已累计生产相机2066万台。

在1950年代的中国,伴随百姓生活渐趋稳定,对于生活质量的追求不断进步,加上为了满足政治、军事的需要,国家提出发展照相机工业。

在当时,照相机号称“中国工业水平试金石”。一台照相机的产出,堪称举全国之合力。

从无到有的的第一架58-1型相机,充满了当时工匠的朴素和执着。其主体部分是由上海中央商场钟表维修工与照相机店技术人员仿造山寨的。

这群当时相机店的学徒和中央商场修钟表的手工业者,聚集到南京路四川路口惠罗公司六楼的一个小阁楼里,参照着德国徕卡(Leica)3B型相机敲敲打打,终于摸索出来。

负责制造的是一支杂牌军:相机的金属部分由技术人员仿莱卡制造,镜头由长春光学机械研究所(位于吉林省长春市))设计,镜头加工委托给了上海吴良才眼镜厂。

现已80岁的海鸥公司老员工孙云清,当时跟着自己的钟表师傅,见证了第一架上海相机的诞生。“相机做出来后,在中苏友好大厦工业陈列馆展示,外国人看到很惊奇,让讲解员拿出来看看,但我们只有一只照相机,摆摆样子的。”

58-1和其后继上海58-2成为中国照相机产业首批大量生产的高级相机

而负责给58-1照相机画设计图纸,为大批量生产做准备,是孙晶璋师傅,这份工作是他1957年在上海照相机厂筹备处的毕业实习作业。

“德国莱卡3B型号是1936年出来,我们是58年开始做,比他们晚了20多年。但是我们一起步就到这个水平了。这种照相机苏联也刚刚开始搞。他仅凭自己的力量也生产不出,主要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苏联把德国的工厂、工程师搬回去,才开始的,大概1950年左右就有照相机出来。美国的照相机工业规模很小,我看他不是不能搞,可能是它的重点不在相机,而在汽车。比中国先进的还有日本,日本在二战时已经有照相机了,而且有几个照相机厂。除此之外,我们算是先进的了。当时,香港、台湾根本差太远了,我们起步得比较快。”孙晶璋回忆道。

同样在六十1960年代初,中国也成为了当时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能生产135胶卷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的国家。

各行业的通力协作,造就了上海照相机厂的辉煌。海鸥照相机自面世起,就一直成为照相机行业的领头雁。海鸥曾出品过一系列型号的相机:

1964年上海照相机厂开始仿制日本美能达(Minolta)的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当时模仿的是1962年问世的美能达SR-7型的结构和造型,但SR-7型的自动测光系统的元件当时国内都没有,只能把这部分去掉,因此最后实现的性能大致相当于1958年推出的美能达SR-2。

通过了试制定型后的相机被命名为上海DF型,1966年开始批量生产后又改名为海鸥DF型,世人熟知的“海鸥单反”由此诞生。海鸥DF型单反相机以及其各种改型连续生产了数十年,产量以十万计,记录了无数珍贵时刻,也成为了许多摄影人的启蒙助手。

从最初双反4型到鼎盛时期的DF系列,多次获得国家级荣誉,成为当时最畅销的品牌。而DF系列更是在1980年代风靡一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要凭票供应。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