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个整装千亿方煤层气田发现于山西沁水盆地
2011年1月5日,国家储委在北京审查并通过了中石油华北油田在山西沁水盆地郑庄区块里必井区308亿方煤层气探明储量。加上原樊庄、郑庄已探明844亿方地质储量,至此,华北油田在沁水盆地累计探明地质储量1152亿方,这标志着中国第一个整装千亿方煤层气田的诞生,为下一步规模、快速建产提供了保障。
华北油田公司副总经理周荣学向《中国能源报》记者介绍,2010年,华北油田在探明煤层气地质储量308亿方的基础上,建成产能4.4亿方,并实现商品气量3.7亿方。目前日输商品气量维持在130万方。至此,华北油田在沁水盆地已形成了集气、输气、供电、道路和自动化监控等比较完善的生产系统。
初步形成上下游一体化的产业格局
华北油田2006年6月在山西晋城市注册成立了煤层气勘探开发分公司,随即在晋东南沁水河畔展开了大规模煤层气商业开发。
据周荣学介绍,经“十一五”(2006-2010年)五年的勘探开发,不仅探明了千亿方大气田,也在培养专业化队伍、提高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和对外合作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目前已初步形成了煤层气勘探、开发、生产和运销梯次发展,上下游一体化的产业格局。
其中,千亿方储量规模整装煤层气田的探明为晋东南煤层气产业化大发展奠定了资源基础。国内第一个数字化规模化煤层气田的建成,使该气田依靠集数据采集、远程监控和智能判断于一身的自动化监控体系,适应了晋东南复杂山地特征。在煤层气开发技术方面,“我们已经掌握了山地煤层气地震采集、精细解释技术和煤层气富集区预测评价技术,形成了多分支水平井井位优选技术系列和实施程序,研究和制定了华北油田特色的煤层气排采工艺和地面集输工艺系列,并探索了多样化的单井增产措施。”
此外,华北油田先后与山西能源产业集团、山西潞安矿业、山西兰花煤炭实业集团、中联煤层气、国投晋城能源公司、山西煤炭运销集团等煤炭和煤层气企业签署了合作协议,以“晋城模式、潞安模式、联购模式”三种合作模式,成功实施“先采气后采煤,采煤采气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共同实现了沁水盆地煤层气的良性开发。
已建成8亿方产能
至2011年1月,中国的煤层气行业开始步入规模快速发展阶段,初步形成了以沁水盆地和鄂尔多斯两大盆地为中心,以山西晋城、黄河东岸山西临汾——吕梁一线、陕西韩城和辽宁阜新为热点的煤层气产业化格局。
资料显示,沁水盆地面积2.7万平方千米,煤层气总资源量3.97万亿方,其中,华北油田矿权面积5235平方千米,资源量约1万亿方。
2009年9月,沁水煤层气田的煤层气开始汇入西气东输主管网,华北油田煤层气田正式进入商业化运营。据周荣学介绍,至2010年底,华北油田已在山西沁水盆地南部钻井1019口,其中投产748口,共建成8亿方产能。并配套建成了地面电力和集输设施,包括1座年处理能力30亿方的煤层气处理中心、6座集气站、2座35千伏变电站、275千米采集气管线和214千米供配电线路。
所产煤层气经处理中心进入西气东输管线,与来自新疆的天然气一起,源源不断地输往华东地区下游用户。华北油田还与作业地所在政府签署了煤层气开发利用协议,将一部分商品气提供当地用户使用。从商业化运营投产至今15个月时间,完成了4.36亿方的煤层气外输气量。
“十二五”末将实现20亿方商品气量
在中国煤层气产业进入快车道的当下,众多企业热情高涨,煤层气产业化进程步伐加快、前景广阔。但需要指出,要实现比较完善的商业化运作仍尚需时日。据周荣学介绍,目前的制约因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煤层气市场环境尚需进一步改善,产业布局尚需进一步优化,开发秩序尚需进一步理顺。二是尚未形成符合环境美学和技术美学标准的比较成熟的低成本开发技术系列,尤其在煤层气富集规律研究以及高中阶煤层渗透性改造等方面应加大攻关力度。
根据华北油田沁水盆地煤层气业务发展“十二五”(2011-2015年)规划,到2015年要实现煤层气商品量20亿方。周荣学指出,要力争在2013年前完成二维地震采集和解释3500千米,钻井388口,探明煤层气地质储量3065亿方;力争到2014年新建产能17亿方,累计形成25亿方的产能规模。
采访中,周荣学还向记者展示了他对国内煤层气开发的美好愿景,随着“十二五”期间,煤层气勘探开发领域不断拓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科研能力不断增强,特色开发技术逐步成型,开发效益逐步提高,产运销协调发展、上下游一体化的蓬勃发展局面将初步实现。
预计到“十二五”末,全国5大煤层气聚集区、45个聚煤盆地有希望累计探明煤层气地质储量1万亿方,并在煤层气的地面抽采上,累计建成年产能100亿方,实现煤层气商品量80亿方。
(注:文中数据至2011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