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首位空军女师长是成都军区的程晓健
2015年6月,新中国首位空军女师长、空军特级飞行员程晓健,升任成空副参谋长,跻身副军级。
2009年8月,中国空军特级飞行员、46岁的程晓健被任命为驻蓉运输航空兵某师师长。这是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空军出现的第一位女师长。而且在世界军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
不过对于这个头衔,程晓健却显得极为淡定:“我觉得师长应该不分男女,师长的责任和岗位都是一样的,对我们来说也要不辜负领导的重托,不辜负官兵的期望,跟大家、班子一起把部队带好。”
程晓健是山东济南人,出生于1963年11月,1981年成为中国空军第五批女飞行学员,至2009年的28年飞行生涯中,已先后飞过6种机型,安全飞行3240多小时,多次出色完成战斗空运、军事演习等任务,历任航空兵团副团长、航空兵师副参谋长、指挥所副参谋长、航空兵师副师长等职。
在漫长光荣的飞行生涯中,程晓健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5次,1990年被评为“全军妇女先进个人”,1993年被评为空军优秀飞行员,2004年被评为空军优秀参谋人员,2007年获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是第八、九、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航校的学习中,程晓健创造了许多第一:在同批女学员里,第一个跳伞、第一个放单飞、第一个入党;每门功课平均成绩都在90分以上;被选为全校唯一一名学员区队长,而这一职务通常由正式飞行员担任。
毕业时,程晓健成为全校唯一一名预校、初教机、高教机训练均为全优的选优学员,学校破例让她自己选择分配去向——北京、湖北和南京。
程晓健告诉校长:“哪个地方任务多,飞得多,我就去哪里。”
1984年,21岁的程晓健志愿来到了鄂西北偏远山区的某应急机动作战部队。
这些年,从西北边陲到南海前哨,从大兴安岭到云贵高原,万里云天处处留下了程晓健的航迹,她也成长为了一名成熟果敢的军事指挥员。
1998年,湖北公安数万名群众被洪水围困,时任航空兵某团副团长的程晓健,指挥着一架架运输机飞赴抗洪一线。
在圆满完成抗洪抢险紧急空运任务后,这个团转入年度昼间单机跟进及编队战术课目训练。在她的指挥下,9架飞机准确实施空中拦截集结。之后,她又独立组织指挥了大场次夜航编队训练。
2000年,这个团首次组织大规模紧急拉动,她在天气突然变坏的情况下,指挥一架架战鹰安全返航。
2001年初,程晓健被任命为航空兵某师副参谋长,分管作战工作。2001年底,她晋升为特级飞行员。
2006年,程晓健被任命为某指挥所副参谋长,分管作战工作。
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时任驻蓉运输航空兵某师副师长的程晓健,担任了空军抗震救灾指挥中心的协调员,出色完成了任务。
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早晨8时发生了7.0级强烈地震后,成都军区空军根据应急抢险预案,各级指挥员迅速到岗到位,紧急出动空中和地面救援力量,奋力投入抢险救灾。
他们针对不断变化的灾区情况,建立抢险救灾专属空域和专用航线,对进入灾区的空军、陆航、民航等救灾飞机实施统一指挥调配,科学筹划、严密组织、密切协同,确保高强度、快节奏、多批次、空地联动、昼夜实施的救援行动顺利而有效实施。
远程机动投送能力,是一个国家空中力量的重要标志之一。
程晓健所在的这个师就是运输航空兵师,常年执行各项紧急运输任务,运兵,参战,抢险救灾,都有这个师的飞行人员参加。
而程晓健从改装小型运输机开始,到中型、大型运输机,可以说,亲眼见证了人民空军远程机动投送能力的发展与变化。
她说,近些年来,空军对战略投送能力的建设越来越重视,飞行员的素质越来越高,训练的力度也越来越大;
她觉得对战略投送运输机来说,主要应该从单机执行任务能力和集体或者叫多机执行任务能力,近和远,复杂条件和简单条件这几个方面,在训练当中加大难度,或者是加快培养的速度;
在提高能力方面,她认为单独飞行人员、保障人员各个方面的能力素质上都要提高,有好的素质和能力,才能够完成更好更艰巨的任务。
截至当年4月24日18时,成都军区空军已指挥救灾飞行近300架次、保障相关飞行5500余架次,出动地面部队近5000人次,用最快速度、尽最大努力,在蓝天和大地间架起了抢险救灾的“生命桥梁”。
39岁,改装伊尔-76
2002年,为了今后女飞行员改装伊尔-76积累经验,39岁的程晓健在蓝天上又开始了新的开拓。
为了能早日飞上大型机,程晓健每天吃住在飞行大队。伊尔-76科技含量相对较高,为了充分摸透了解机载设备的构造和原理,每次飞行她都像小学生一样,虚心向教员们请教。
经过1年多的学习,程晓健顺利完成了改装任务,她也成为继岳喜翠和刘晓莲后,第3个改装伊尔-76的女飞行员。
中俄联合军演中美丽的“娜达莎”
2005年,中俄联合军演在中国拉开序幕。中俄两军参演空军部队集结在中国潍坊。
程晓健作为中方空军代表和中方四机编队的第二架飞机机长,参加了这次演习。此时,她已飞过了伊尔-12、伊尔-14、安-26、运-7、伊尔-76等6个机型。
在成功地完成中俄空军首次飞行合练任务后,俄军飞行团长专程找到程晓健说:“你飞过的弧线和你人一样漂亮。就是你的名字太难叫了。”
程晓健开心地说:我的俄文名字叫“娜达莎”。
能飞多久,就要飞多久
在程晓健担任师长后不久,这个师开始接装某中型运输机。程晓健带领部队,按时间节点稳步推进各项准备工作,相继建立完善了17项安全措施和外出驻训任务规定,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实现了新装备的首飞。
“不论是上级党委、首长,还是师常委、基层官兵,都给予了我非常大的帮助、支持。”程晓健说,“这让我非常感激。”
这个师基础较薄弱,现在,程晓健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改装工作上。“为了空军远程战略投送能力建设这个共同的理想和目标,我能飞多久,就要飞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