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批“千年古县”首个申报试点县是河北井陉
“千年古县”评审是国家开展的中华地名文化保护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史记载: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读音“形”)县自秦置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
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县民政局积极争取,井陉被国家民政部列为全国首批“千年古县”第一个申报试点县。
对此,该县民政局协调有关部门积极运作,精心组织有关人员,从历史、地理、文物、重大事件、历史遗迹等各方面收集、整理千年建县史的依据,撰写申请报告。
2005年10月,迎接了全国地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3位专家到县实地考察论证。
专家组对井陉县古道路、古遗址、古村落、古名称、古民俗、民风以及深厚的历史文化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认为井陉做为“千年古县”特征十分明显,具备”千年古县”申报条件,并将井陉县“千年古县”申报材料做为样本向全国各省、市、县转发。
为此,国家地标委专门致函井陉,对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和县民政局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全力协调配合并圆满完成考察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将井陉做为首批第一个“千年古县”已报国家民政部审批,并以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的名义颁发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千年古县”荣誉牌匾。
地名历史悠久
何谓之“井陉”,《太平寞宇记》称:“四方高,中央下,如井之深,如灶之陉,故谓之井陉。”“井陉”之名形象地揭示了全县的整体地形特征。
《述征记》和《吕氏春秋》记载,井陉为太行八陉之第五陉,天下九塞之第六塞;境内崇山峻岭,地势险要,是华北太行山交通之要脉,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又据《穆天子传》载:“穆天子猎于陉山之西阿,升于三道之蹬。”
这里的“陉山”即井陉的别称,可见早在30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井陉”之名了。
据《井陉县志》载,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井陉县,距今已近2300年,而且专名“井陉”相对稳定,历代传承,沿用至今,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井陉县的文物古迹多而全,从上古时代到隋唐以后,各个时期多有遗存。
如古长城、古城垣、古道路、古寺庙、古桥梁、古窑址、古石刻、古墓葬和古宅院一应俱全,20世纪90年代河北省考古专家在孙庄乡发现的旧石器,昭示了冀晋交通链上古人类开拓的足迹,将井陉乃至石家庄整个地区的历史由已知的五、六千年上推到五、六万年以前,测鱼、西葛丹及石桥头、微新庄、威西街等十余处仰韶文化和龙山、先商遗址的发现为井陉古老的发展历史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和资料。
河北省文物考古知名专家孟繁峰先生早在1992年就指出井陉是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王朝的商先民曼族的族源地,是商文化起源的祖地之一,是河北省文物大县。
县内许多古遗存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尤其古驿道成为了井陉历史文化的象征,2100年以前,太史公将井陉道载入二十四史之首的《史记》而名扬天下。
据考古专家发现早在五、六万年前旧石器时代,先人就开始出现于这条道路上,战国时期赵武灵壬灭中山,横越太行的井陉大道就已开通,自此,秦皇过井、韩信灭赵、裴度出陉、许达取故关等,皆可循赵武灵壬开通的此井陉大道。
如今,历经沧桑的井陉古驿道深及尺余的辙迹历历在目。
据考证,这条古道比罗马古道还早100年,这段古驿道不仅对研究我国古代交通、军事、邮传等具有重要的价值,而且在华夏文明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和较高的历史、科学价值。
遍布该县境内北陉村、梅庄、天长镇河东村一带约16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井陉古窑址。它的发掘与研究表明,隋代井陉窑就能烧制出成熟的白瓷,成为目前全国仅知的3处早期的白瓷窑口之一,震动了古陶瓷界,被国家古陶瓷鉴定专家耿宝昌老先生誉为河北“第四大窑”,并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研究我国陶瓷史提供了重要佐证。
另外遍布境内的古墓葬、古建筑、古民居、古遗址、古城池及一大批革命文物、遗址等,对于井陉来说是一笔不可再生而又无比珍贵的历史遗产,它映证了井陉乃至东方华夏民族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
背水之战、阻击法德联军之战、晋奉之战和百团大战等著名战役都发生在井陉这片古老的大地上。
地理景观独特
井陉山青水秀、古迹遍野,既有秀美的自然景观又有古老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辉相映,相得益彰,从而造就了井陉独特的地理景观文化。
威州古称蔓蔑城,是迄今发现的井陉最早的古城,是中山国都灵寿西南的首座重镇,属王筏卫城;天护古城(今井陉矿区),乃肇基于战国赵之“五陉”,是秦汉的井陉治所;天长古城出现的时间有唐代文献可证,是唐天长军、宋天威军的塞城所在。
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苍岩山福庆寺,创自民间,具体建于哪朝何代无确实依据,《井陉县志》称建于隋朝,但福庆寺作为中国“三大悬空寺”之一,宛若仙山琼阁降落人间,著名十六景精美绝伦,令人叹为观止。
仙台山、观音山、南寺掌、金华寺、大青山、于家石头村、小梁江古村落及挂云山战斗遗址、洪河槽百团大战纪念馆、小里岩百团大战纪念碑林等这些自然、历史、时代造就的特殊自然地理景观和革命遗址,成为见证井陉发展、变化、壮大的历史渊源。
乡土文化鲜明
井陉秦时置县,历史悠久,古今民间文化源源流长。
井陉又地处燕晋交界处,史称“燕晋通衡”之地,成为燕晋两地交汇的通道,特别是古代晋商的涌人,使燕赵文化和三晋文化广泛交流,因而两种地域文化在井径大地自然融合,兼容并蓄。
文人、学者、能工巧匠、民间艺人等层出不穷,逐步形成两种地域文化特色兼而有之且光辉灿烂、积淀深厚的井陉乡土文化,棋琴书画、戏曲歌舞、花灯、面塑等引人瞩目;以“井陉拉花”为代表的“竹马”、“旱船”、“抬杠”、“社火”、“跑驴”等民间艺术,品种繁多,风格别致,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尤其渊于元朝的”井陉拉花”最负盛名,以其深刻的思想感情,丰富的艺术内涵和旺盛的生命力,在井陉文化艺术的百花园中独领风骚。
解放后,“拉花”曾两次进京演出,受到老一辈革命家周恩来、朱德的亲切接见,在国家及省、市大赛中屡获金奖。“井陉拉花”作为井陉乡土民间文化的龙头精品,已走出井陉乃至河北,誉满全国,井陉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拉花艺术之乡”。
申报氛围浓厚
国家民政部《关于推荐和收集古地名有关资料》的有关文件精神,引起井陉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庞彦须书记专门做出批示,要求民政局积极跑办,使这个古老地名成为井陉县扩大对外开放的知名品牌和经济社会深入发展的无形资产,卓有成效地提高全县的文化生产力,真正起到”地名文化搭台、经济发展唱戏”的作用,为井陉县实施“五大战略和打造四张名片”锦上添花。
一是根据国家民政部关于地名管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结合井陉县城镇规划建设,对县城各居民小区、主要街道、胡同等全面进行科学有序规划,在明显位置设置了标识牌。
二是聘请县离退休老干部及老史志工作者,开展井陉地名历史文化资料的搜集、整理及论证工作,为国家《中华传统地名志》提供翔实材料,并以此为平台,创造井陉地名知名品牌,提升“千年古县”整体形象。
三是以国家民政部组织的全国“千年古县”试点县宣传专题片筹拍为契机,紧紧抓住这次专题片拍摄将由国家电视界一流制作人担任制片、总编,和此片将在中央、省市及国外30家电视台播出的千载难逢的机遇,搞好井陉知名景观、村落、道路、遗址、民俗、文化等的资源聚合和提供,全力以赴,积极配合完成拍摄,全方位展示井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等。
四是在县城、国道、省道及高速路口的显要位置设立大型“千年古县”固定性标识,大力营造“千年古县”的历史氛围,并以此作为打造井陉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一页,全县上下协力同心,做好、做大、做强“千年古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