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宫廷筵席菜单出于《楚辞》
湖北菜亦称鄂菜,古称楚菜、荆菜、荆楚菜,起源于江汉平原。屈原在《楚辞》的“招魂”、“大招”两篇中,记载楚宫佳宴中有20多个楚地名食,也是国内有文字记载最早的宫廷筵席菜单。
荆州,楚故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周平王八年(前689年),楚文王熊赀从丹阳徙都郢(今纪南城)后,至宋太祖乾德元年(963年)荆南(南平)国亡,先后有34代帝王在此建都,历时500余年,是我国历史名都之一。
作为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大都市,荆州的饮食文化底蕴深厚,荆州传统菜肴历史悠久。三国时期有记载,当时的楚菜分为荆南、襄郧、鄂州、汉沔四大流派,其中以荆南菜为领衔,荆南主要指今天荆州、宜昌一带,以荆州为核心,因此,荆州传统菜肴是楚菜的主流。
汉代的史学家班固在《汉书-地理志》中说:“楚有江汉川泽山林之饶,……民食鱼稻”;“果蓏(读音“裸”,瓜灯)赢(螺)蛤,食物常足”。
楚人的饮食有楚地特色,因为楚地幅源辽阔、物产丰富,原料是楚地特产,制作方法为楚人特有,味道具有楚国风味,体现出古代饮馔文明。
从这两份古老的菜单中,可以看出楚地烹饪技术的精湛,荆楚饮食文化达到相当的水平。
《招魂》所列菜单大意为:
全家欢聚在故乡,把精美的食物品尝。
大米、小米、新麦和黄粱。
肥牛腱子肉,煨得烂又香。
切好的菜和肉,做成吴国式羹汤。
做菜五味并用,酸咸苦甜辣,口味多样。
炖裙鳖、烤羔羊,调味要用新榨的甘蔗浆。
酸味熬大雁,清炖野鸭盛进缸。
油煎天鹅肉,煎得酥又黄。
卤鸡用火烤,还上一道龟羊汤。
味道浓郁,烹调精细,吃了不伤胃和肠。
点心用蜜和米面煎成饼,糯米和白面扭成环。
宴席没有完,冰酒抬上案。
楚沥清酒味更醇。
玉色的是春酒,蜜酒更贵昂。
献酒的器具真精美,精雕细漆名羽觞。
而中国著名的文学家郭沫若也曾将《楚辞-招魂》译成现代文:
家族相追随,饮食真讲究。
大米、小米、新麦、黄粱般般有。
酸、甜、苦、辣,样样都可口。
肥牛筋的清炖喷喷香是吴国的司厨做的酸辣汤。
红烧甲鱼,叉烧羊羔拌甜酱。
煮逃陟,烩水鸭,加点酸浆。
卤鸡、焖龟,味大可清爽。
油炙的面饼、米饼渍蜂糖。
冰冻甜酒,满杯进口真清凉。
为了解酒还有酸梅汤。
这份菜单,取料较为广泛,烹调方法多样。营养搭配合理,生动地反映出2000多年前楚地筵席的风貌,基本格式至今仍在沿用,因而有人将它称为现代筵席的鼻祖。据报载,日本学者对这份菜单极为推崇,称之为最早的宫廷菜单。
《大招》所列菜单与《招魂》所列菜单相比,菜点数目由9个增加到30余个,其主食由9种扩大到7种,充实进豆饭、蓏米饭和大麻籽饭;菜肴由8种增加到16种,并以水鲜、飞禽和野味为主;饮料用的是地方名产(楚酪、吴酸、吴醴、楚沥);而且苴、莼、蒿、萎子时令鲜蔬菜也端上酒席。
此外,在菜点配备上,走菜程序也较前进步。后世酒宴中的荤素搭配、菜点搭配、菜酒搭配与此一脉相承,不少水鲜席、飞禽席、野味席也从它脱胎而出。
自以为先进,曾称楚国为蛮夷的北方人来到楚国后,极为仰慕楚国的饮食文化。秦国宰相苏秦到楚国后,楚国人为他制做了美馔佳肴款待他,得出了“楚国之食贵如玉”的赞叹。
《淮南子-齐俗训》中评价楚国的食馔时说:“荆吴分馨,以淡其口”,意思是说,从远处飘过来的引诱人垂涎三尺的香气,是楚国和吴国的菜肴。因此,战国时期楚地烹饪在中国烹饪发展史上有着重大的贡献。
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时称“楚菜”)的鄂菜,经汉魏唐宋渐进发展,成熟于明清时期,1983年跻身中国十大菜系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