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关于套印的记载出于明代的《少室山房笔丛》

套版印刷术是在雕版印刷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也是我国人民在世界印刷史上的一项重大贡献。

普通雕版印刷一次只能印出一种颜色,或黑、或朱、或蓝,故称之为“单印”;套版印刷则是在一张纸上印出几种不同的颜色。

起初,人们是在同一块版上的不同部份,分别涂上不同的颜色,一次印成,如明万历年间徵州滋兰堂刻印的《程氏墨苑》,有些插图就是用这种方法印成的,严格地讲,这不能算套版,只能称之为“涂色”。

到后来,人们才将需要印上不同颜色的部分,分别刻成同样大小规格的版,逐次印在同一张纸上,这种技术才叫做套版印刷术,用这种方法印出的书本被称为“套版本”。

套版发明初期,多用朱黑两种颜色印刷,这样印出来的书称为“朱墨本”或叫“双印”,后来才发展到四色、五色套印,根据用色的多少,套印的书被称为“四色本”、“五色本”等。

木刻套版本渊源于朱墨两色写本。在手抄书的时代,人们曾用不同的颜色来区分书中作用不同的文字,特别是区分一书的正文和注文时,常用朱墨两色抄写。

但做雕版印刷时要区分颜色就困难了。在套版印刷术产生前,一般印本书只能用阴文、墨围、另行和小字双行等办法来区别经、注,以便人们阅读。

套版印刷术产生于何时,前人都以为始于明朝。明代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中说:“凡印有朱者,有墨者,有靛者,有双印者,有单印者,双印与朱必贵重用之。”

这里所说的“双印”就是指“套印”,这是我国有关套印的最早记载

近人叶德辉在《书林清话》中也说:“颜色套印书始于明季”。

其实,明代已经是套印书盛行的时代,在元代就已有朱墨套印本。

套版印刷术盛行于我国明代后期(公元16-17世纪)。现存明代最早的套印书是明神宗万历年间安徽歙县印刷的《闺范》

我们今天所常见的套印本,绝大部分是明万历单号在兴闵齐伋、凌濛初及归安的茅元仪三家所刻,前两家尤为著名。

闵、凌是吴兴望族,也是著名的套印刻书世家,有刻书业绩可考的竟达数十位之多。

两姓同邑,共操一业,世代相传,堪称中国印刷中上的一段佳话。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