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物理学著作是《墨经》

中文

中国最早的物理学著作,是战国时期成书的《墨经》。

中国战国时墨家学派著作的总汇是《墨子》。《墨子》原本一共七十一篇,但留传至今的只有五十三篇,其中《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等四篇合起来称为《墨经》。

这四篇加上《大取》和《小取》两篇,称为《墨辩》。也有人把这六篇叫做《墨经》。

《墨经》是《墨子》一书中的主要组成部分。这是一部内容丰富、结构严谨的科学著作。书中不仅涉及到认识论、逻辑学、经济学等社会科学范畴的广阔内容,还包含有时间、空间、物质结构、力学、光学和几何学等自然科学方面的多种知识,其中有些问题阐述严密,说理透彻,立论准确,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价值。

《墨经》在古典哲学和自然科学著作中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珍品,是我国科学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书中记有许多自然科学,特别是物理学(包括光学、力学、声学等)的知识,有些创下“中国之最”或“世界之最”

书中最早提出”杠杆原理”、”浮力原理”等;
其中最精辟、最受人推崇的是几何光学部分;
更令人惊叹的是,在两千多年前《墨经》中已经出现了现代原子学说的萌芽思想,这无论在哲学发展史上还是在科学发展史上都占据一定的地位。

《墨经》是墨子本人所著,还是他的后学门人所编撰的,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

据《晋书》记载,晋朝鲁胜曾著《墨辩注》,认为《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等四篇是墨子自著。

后人也有持这种见解的。但是从清朝后期孙诒让开始,不少研究者通过考证,怀疑这四篇不是墨子自己的著作。

近来,一些学者认为,这些著作是墨子的后学集体编著的,不是一个时代、一个人的作品,而是经过长期积累,逐渐形成的。

有人还进一步推测,墨子的二代和三代弟子,不少人可能先后参与编著,最后成书时间大约在公元前三世纪的战国后期。

无论《墨经》是否墨子本人亲自编著,墨经中记录总结的春秋战国时期关于手工业方面的许多重要知识,提出了古代物理学和书的许多概念的见解,显然是师承、发展了墨子注重实践知识和唯物主义的思想传统。

墨子对我国古代早期自然科学的重大贡献是不能抹杀的。

English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