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拥有博物馆数量最多的(至2014年)的城市是北京市
截至2014年12月1日,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地区拥有博物馆近170座,数量成为世界拥有博物馆数量第二多的城市,已超过纽约、马德里、柏林,仅次于伦敦。
现在,我国平均每50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据预计,到2022年,我国博物馆的总数量将达8000座,即达到平均每20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的水平。
在2010年底,全国登记在册的各类博物馆已达3020座。其中,当时的北京、上海等城市已经达到每10万人一座博物馆的国际平均水平。
中国博物馆通过藏品展出、主题活动、专题展览、节日活动等方式让普通民众走近文化、体验文化。
现阶段我国博物馆数量骤增,博物馆参观人次每年达8亿。目前我国每年约有20亿元的资金用于博物馆事业上,这在全世界也是屈指可数的。
“使历史更为庄严”
说起中国博物馆的“博”,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说,“它不是就文物谈文物,而是就文物谈文化,就文物谈文明。这些艺术展览,将民族文化、民族艺术与民族精神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大时空的叙事手段迸发出文化伟力,托起历史文脉,从而使历史更为庄严,使文化更为深邃。”
介绍绘画、电影、音乐、民俗等的艺术博物馆,展示考古遗址、历史名胜、古战场等的历史博物馆,普及天体、植物、矿物等科学知识的科学博物馆,还有露天博物馆、儿童博物馆、乡土博物馆等特殊博物馆,都体现出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艺术精髓和审美理念。
“现在的博物馆也不再只是开在城里的洋玩意儿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宋向光教授说。山东青州南张楼村民俗博物馆就坐落在小村庄里,里面的500多件乡村文物让人大开眼界。
百姓的“第二起居室”
如今,随着物质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快速增长,去博物馆看展览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时尚的休闲方式。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博物馆,在这里得到文化的熏陶和美的享受。
“我一般一个星期来两次。”刘大爷正在中国电影博物馆仔细阅读动画制作原理,他是一名夜班保安,家住燕郊,来一趟博物馆需要2到3个小时,“我对电影比较感兴趣,想知道它是怎么做出来的。”
“参观博物馆就好比看书,不能走马观花,要细细品味,但它又跟看书不一样,书本都是理论,而博物馆很直观、很形象。”刘大爷说,他笑称自己早已把博物馆当成“第二起居室”。
对此,宋向光教授认为,我国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正在逐渐扩大,给百姓提供了一个学习知识的平台,这有利于民间的艺术创作和学习研究。
“三贴近”推动质的转变
历时4年改扩建、耗资25亿元精心打造,2011年上半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一跃成为全球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并免费向公众开放。
至2011年年底,全国免费开放的博物馆纪念馆总数已达1700余个,约占全国博物馆总数的58%。数据显示,2008年至2010年,中央财政共计拨付52亿元,对免费开放的博物馆、纪念馆进行门票减收、运转经费增量和改善陈列布展等方面的补助。
但随着免费开放工作的逐步深入,博物馆管理运行中的一些问题和深层次矛盾也日益凸显出来,譬如机制改革迫在眉睫、经费保障机制尚待健全、博物馆体系急需优化、陈列展示和服务质量亟待提升,以及文化产品难以满足观众需求等。
对此,文化部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提高博物馆运行的专业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推动博物馆进一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尽快实现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的转变。这是博物馆免费开放成功的关键所在。
(注:文中对人物的采访时间为2011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