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的第一只符合国际乒联比赛标准的乒乓球是上海“红双喜”牌
在中国,喜欢乒乓球的人几乎都能说出“红双喜”的来历。
1959年,为了两年后在中国第一次举行的世界大赛上使用国产器材,周恩来总理把制作国际比赛用球的任务交给了上海华联乒乓球厂。
为了完成这个光荣任务,研制人员先从当时独享世乒赛用球资格的英国“海立克斯”乒乓球上,测出重量、圆度、软硬度、偏心度,还有腰部、顶部的尺寸等10项质量标准,又进行了200多次原料配方的试验,最终制作出了中国第一只符合国际乒联比赛标准的乒乓球。
为庆祝国庆十周年及容国团夺得第一个世界冠军,周总理用极富喜庆色彩的“红双喜”命名产品,英文直译为DOUBLE HAPPINESS。
红双喜黄金时代之1961——不合格的就不叫红双喜了,叫连环牌
“当时全中国只有上海有两家乒乓球厂,一家是中国乒乓球厂,以前叫中国乒乓公司,是私营的,老板叫王毅,他在日本企业里做过临时工,自己把做乒乓球的模具琢磨明白了。另一家就是我们华联乒乓球厂,是解放之后搞公私合营把五六个小厂合在一起的,华联在1957年生产出了无缝乒乓球,叫连环牌。
为了26届世乒赛,华联会同上海赛璐珞赛璐璐厂、四川泸州化工厂、上海轻工业塑料研究所和中国乒乓球厂的技术人员,从1959年6月开始试制高档球,用3个月的时间生产出了样球。”1959年到华联乒乓球厂当厂长的陈德凤,如今(2011年)已经80岁高龄,在徐家汇路515弄一栋15层高楼里的家中,用普通话夹杂着上海话,思路清晰地讲述着当年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我去乒乓球厂的时候,做乒乓球还是手工操作,模具放在水里,让一片一片的赛璐珞赛璐璐圆滑,然后手工压成半圆,再由两个半圆合起来的,做一个球要一百多套程序。手工生产的乒乓球淘汰率很高,红双喜当时有几个标准,一个是乒乓球的弹性,赛璐璐的性能比较稳定,弹性一般都能达到标准,另外有一个千分表,每个球都要量。当时一年才生产几万个,只有5%的合格率,不合格的就不叫红双喜了,叫连环牌。”
28岁的陈德凤被派到乒乓球厂当厂长,就是去抓机械化生产线的。此前,他在上海文教用品公司下属的另一家企业当的科长——上海胶卷厂办公室主任。
“那个时候周总理给下了任务,1961年要生产多少个球,要大量生产必须走机械化道路。所以上海轻工业局让我在北新泾津建了新厂房,还找来一些其他厂的工程师和几个方面的资金资助,搞了一个机械化生产的红双喜车间。轻工业局、化工局几个部门联合起来大会战,一定要把乒乓球保质保量地造出来。
赛璐珞赛璐璐主要原料是硝化棉,国家规定硝化棉是军工产品,所以四川的一家军工企业根据我们的要求制作原料,保证供应。乒乓球生产机械化以后,合格率逐年提高20%到30%,但工作条件很艰苦,把两个半球压起来,用的溶剂化学品叫溶剂,如果落上灰尘就会变黑,而且测偏心圆度的时候如果有风就不准确了,所以工人们都在蚊帐里干活,不像现在只要罩住球就行了。华联当时不断地招人,两三百个工人每天工作8个小时,手上都起泡,有时候还要加班。”
当时中国所有的轻工产品与国际水平相比差距很大。因为一次体育比赛,促使红双喜的乒乓球产生了质的飞跃,也标志着新中国终于有了符合国际标准的体育产品。
“国际乒联对球的直径一直是有规定的,另外,球落下以后跳回的高度到多少,差一点也不行,但乒乓球的硬度,国际乒联就没有标准。球不能这边硬那边软啊,所以我们就自己造了一个测硬度的仪器。还有测偏心圆度的标准,玻璃有一个斜度,球从上面往下面滚,能够走直线的是最好的,是三星球,留着比赛用,稍微斜一点的也可以算三星,再歪就是两星,然后是一星。现在国际乒联也有偏心圆度和硬度规定,都是按照红双喜的标准。”在陈德凤的带领下,红双喜迎来了第一个黄金时代。
“60年代国家队用的乒乓球都是红双喜,球板也有80%~90%是上海制造的,有的叫红双喜,有的不叫,那时中国人商标的概念还不是很强。26届、27届、28届中国拿世界冠军的人都打中国球板,最早用的海绵、胶皮也是上海造的。直拍快攻打法的经典底板是红双喜08、032,张燮林使用的顺风底板、红双喜长胶,在我们眼里更是神奇得不得了。”当时在上海市体校打乒乓球的姚振绪,十几岁就已经对器材非常敏感。“第一次看到海绵上面带胶皮,是1959年在上海的一个日本产品展览会,一块方板带海绵胶皮,卖3块5毛钱,能吃十天饭了!当时非常羡慕。我们最早打的是胶皮拍,然后上海也开始制造球拍了。”
除了红双喜,中国老百姓比较熟悉的体育品牌还有天津针织运动衣厂生产的梅花牌运动服,穿在中国乒乓球运动员身上的国红加白道、士林蓝加白道两款经典,通过电影纪录片和报纸上的照片,迅速成为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的时尚。
但那时中国的轻工产品质量都不过关,有一次乒乓球运动员穿着红色加白道的“梅花”访问日本,打球出汗之后衣服掉色,把人家白色的沙发染红了。1972年周总理曾指定“梅花”为国家体委及下属运动队研发制式运动服,提出的要求里就有一条“不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