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也是世界最大的古代铜鼓出土于广西北流

铜鼓,一种流行于广西、广东、云南、贵州、四川、湖南等少数民族地区的打击乐器。

铜鼓全部铜铸,一般的铜鼓鼓面直径约五十公分,高约三十公分(个别的较大)。鼓腔中空,无底。两侧有铜环耳。鼓面和敲身都刻有精致的花纹。广西北流(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北流市)出土一面铜鼓,高67.5、面径166厘米,重300公斤,是已发现的中国最大也是世界最大的古代铜鼓

中国是世界上发现铜鼓数量最多、铸造和使用铜鼓时代最早、历史最长的地区

铜鼓多在欢乐和喜庆的场面中出现,但过去在苗族和瑶族的丧葬活动中敲击铜鼓却是必不可少的宗教仪式。 

铜鼓是我国南方濮、越人创造的一种重器。是我国艺术宝库中之瑰宝。迄今已有2700多年历史。

《魏书》卷三百六十九的《獠传》载:“俚獠制铜鼓。”文中所说:(獠)铸铜为器,大口宽腹,名曰铜爨。

国家民委编纂的《壮族简史》 称:“壮族是最早铸造和使用铜鼓的民族之一。”壮族人民沿袭古制,每当节日、喜庆、兵事、婚丧、祭祀、礼乐等,均鸣铜鼓以聚族人,鼓舞斗志,振奋民族精神,摧人进取,具有一定的向心力,久而久之,铜鼓成为传世之宝,护寨之神。铜鼓的造型、纹饰、图案反映了句町濮人的初期文化,是研究壮族古代历史的有力物证。

唐代刘恂《岭表录异》卷上说:“炉铸之妙,实为奇巧。击之响亮,不为下鸣 。”

清乾隆《开化府志》就有“击铜鼓、铜沙锣以祀神”的记载。道光《广南府志-文艺》载知府董国华作《铜鼓铭并序》诗描绘得生动形象:“征南人去已千秋,铜鼓还教绝壤留,细巧花纹侔骆越,太平歌唱集蛮酋。摩挲尚有神灵气,剥蚀都无风雨尤,见说边城刁斗静,频将遗制溯鸿猷。”

又一首道光二十八年,署知府李熙龄作《铜鼓遗珍》诗句“伏波遗鼓制弥工,斑剥何曾蚀雨风,异代珍为夷俗乐,当年铸就汉家铜。摩挲遥想销兵气,歌唱长思立柱功,不朽勋名谁继美,千秋寄迹武侯同。”铜鼓作为少数民族的一种特殊器乐,最根本的特性就是起到了各种不同的文化功能。它既是宗教之神乐,又是伴舞之娱乐,更是人们精神的动力。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