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发现的最早的骨雕人头像出土于陕西汉中

汉中地区(今陕西省汉中市)是陕西省保存文物比较丰富的地区之一,有新、旧石器时代的石器、陶器、骨器。

何家湾位于汉中市西乡县县城东北5公里的板桥乡三合村,在泾洋河右岸第二台地上,高出河床约10多米,是该县又一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存。

1980年10-12月发掘,遗址南北长约300米,东西宽150米,总面积4.5万平方米,发掘面积610平方米,出土文物有石器、骨器、陶器等生产和生活用具600余件,并清理出仰韶文化时期的残居住址20余处、灶坑一个,储藏物品的窖穴115个及墓葬25座,是当时在陕南所发现的史前时期遗址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好、堆积层最厚、出土文物最丰富的一处遗址。

地层堆积分为五层;第一层为农耕土,厚约10-30厘米;第二层为浅褐色土,厚20-90厘米,出土文物有汉代绳纹砖瓦及近代瓷片,属近代扰乱堆积层;第三层为黄灰色土,厚为20-90厘米,出土文物属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第四层为黄灰色土,厚20-80厘米,出土文物与第三层相似;第五层为灰白色土,厚10-20厘米,出土文物属李家村文化堆积层。

从地层顺序看,何家湾遗址至少包涵着历时数千年的李家村文化和仰韶文化。由于李家村文化叠压于最下层,从而进一步证实了李家村文化早于仰韶文化,确定了新石器时期文化发展的序列和分期。

何家湾遗址的发掘物,绝大部分系仰韶文化遗存,距今约有6000余年,其器物的制作工艺,较之早期的李家村文化大有改观,说明我们的祖先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化也在进行着不断地变革,如出土的石磨、石斧、石锛、石锄、石箭头、石网坠、石环等,品种多样,造型美观,磨制水平显著提高。骨针、骨锥、骨铲等工艺尤为精细,富有实用价值,尤以骨针锋尖,壁管光扁,针身圆滑,酷似今之钢针。

陶器纹饰多样,有绳纹、锥刺纹、指甲纹等,典型器物为双耳尖底瓶、陶彩鱼纹钵、陶彩几何壶等,与西安半坡遗址的器物相似,可以看出二地同属一个时期的文化范畴。此外,在出土的红烧土中,发现有稻谷的痕迹,说明在数千年前,该县的农业生产已有水稻的种植,这与以种粟为主的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显然不同。

1982年4月14日,在又一次发掘中,发现了一个完整的骨雕人头像,这是我国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一个骨雕人头像,也是一件极为珍贵的骨雕艺术品。

头像是用兽类肢骨的一部分雕成的,高2.5厘米,头顶部直径1.6厘米,颈部直径0.9厘米;

眼睛上端的凹槽是用磨制的石刃反复多次刻划而成的,中间凸起两只大而圆的眼睛,使人感到炯炯有神,鼻脊突出呈三角状,嘴巴隆起,下颌清楚,显示出人的生态。

头顶部磨平,而不呈球状,从残留的颈部断痕来看,这个头像还有骨雕的躯体,应当是一个完整的人物雕像。

骨雕人头像比较完整,五官位置比较准确,制作手法古朴、粗犷,神态憨厚庄重。 新石器时代的先民们以极其落后的生产力,在同严酷的大自然进行搏斗,从而谋求生存时,就地取材,创造了这件作品,尽管稚拙古朴,却表达了一种对祖先的崇拜。

这件我国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一件骨雕人头像表现出6000多年前仰韶文化先民的聪明才智,闪烁着远古文明的火花。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