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也是世界最长的砖铺公路在新疆若羌
中国也是世界最长的砖铺国道公路在国道218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境内,距库尔勒市245公里,于1966年8月开工建设,1971年5月竣工投入使用。
1966年,2000多筑路工人在运力及原料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用路边粘土和泥,捡拾枯死风干的胡杨作燃料烧砖,多数砖烧至玻璃化而坚固无比。他们创造性地烧砖砌路,历时6年,用路边粘土烧制6000多万块砖,铺就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长百余公里、宽7米、时速达80公里以上的公路。
砖铺国道公路自931公里至1033公里,计102公里长,技术等级为三级;每千米用砖60余万块,全线共用6120万块。每砖长22厘米,宽12.5厘米,厚5.5厘米;每千米铺砖60万块。
作为见证新疆及巴州公路建设的旅游景点,每年都吸引了许多国内外游客慕名参观、拍照和考察。
当年工人们修了两座“马蹄窑”,多次摸索、试验,烧出了高标号的红砖。当年的燃料是风干的胡杨,火力猛、温度高,烧出的砖像涂上了瓷釉,色泽青黄,黄中透绿,颇似北京故宫屋顶上的琉璃瓦,轻轻敲击则丁当作响,仿佛金属发出的声音,其硬度和强度都大大超过了青砖,接近于陶瓷,施工队员就给它命名为“琉砖”。有时砖窑内温度过高,琉砖熔化变形,互相粘结在一起,要用铁锤敲打分离开后,才能出窑……
周师傅是若羌县人, 常年载着天南海北的游客,参观这条砖砌公路,以及路旁废弃的砖窑。看那些断壁残垣,似乎至今还在诉说着昔日如火如荼的岁月。据他讲,2007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这条罕见的砖砌公路为第六批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属“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类别。现在,巴州文物部门正积极将它申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通过浏览“砖砌国道公路简介”碑文,游客们还可以获知,当年,2000多名筑路工人(多为知青)在运力及原料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用路边粘土和泥巴,捡拾枯死风干的胡杨作燃料烧砖,烧至玻璃化而坚固无比。
整整6年,这些工人共烧制6000多万块砖,铺就了这条宽7米、时速达80公里以上的公路。
为宏扬当年筑路工人之不朽功绩,新建库尔勒——若羌国道时,自治区交通厅公路管理局于2002年立碑纪念,并特留出几公里砖砌路作为文物永久保护。立碑的自治区交通厅公路管理局认为,这条砖砌公路的建成,不仅展示了新疆筑路工人的聪明才智和开拓创新精神,也是世界公路建设史上的一个创举。
若羌全年盛行东北风,8级以上大风年平均36.9天。不知何时,一场沙尘以吞噬世间一切的威势,携带着黄沙穿过衰败的胡杨林袭来。当风魔来时,铺天盖地的沙尘,带着一种裹挟一切的力量,将漫步砖砌公路的我以及公路横扫。当风魔离去,长长的看不到头的砖砌公路,依旧无语清晰地印记在那。游客们由此可以感受到这条斑驳而又沧桑的路那种内藏的坚韧。
据说,当年荒无人烟大漠深处的自然条件,远比现在恶劣。这些工人或支起帐篷,或开掘出地窝子,为了修建这条公路,穷尽智力体力,发明了“先平铺一层,再树立一层,砌成‘人’字形”的筑路施工方法。他们自建多种土砖窑烧制路砖,并以细沙为砖缝填充物。粗略算下来,若拿这6000多万块砖修建楼房,可建五层三单元楼房几十栋。
仔细查看砖砌公路,会发现当年的铺筑秘密。周师傅说,当年筑路时,要把黏土路基垫平夯实,使之中间稍高,略成拱形,两边各留出一段路肩,上铺20厘米厚的黏土洒水夯实,内侧立一排横砖作为边界。中间的路面下面先铺一层平砖,上面再按“人”字形拼码一层横砖,这很像镶木地板的样子。砖与砖挤得很紧,虽然没有水泥灌浆勾缝,只有用细沙填充砖缝,路面却紧密无间,浑然一体。
人到中年的周师傅,还听若羌熟知掌故的人讲,当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干部,给北京的知青们作报告介绍新疆情况,动员有志青年报名加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队伍,支援边疆建设。后来一批出身和文化程度不一的北京知青,就满怀豪情壮志登上了开往新疆的列车。这批青年多数都是这条砖砌公路的建设者。近半个世纪了,这条砖路任凭日晒雨淋,风雪严寒,至今仍有良好的道路通过能力。
风再次袭来,默无言语的砖砌公路,静静地躺在新改造的218国道旁,任由过往车辆人们凭吊。当年那些修路的人们,你们在哪里?你们还好吗?你们是否知道,你们修筑的公路,像秦砖汉瓦一样归于沉寂,而你们的故事却在时光中发酵,永远地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