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标本最丰富的收藏馆“天津自然博物院”的前身是“北疆博物院”
中国现今生物标本最丰富的收藏馆“天津自然博物院”的前身是“北疆博物院”,由法国神父桑志华创建。
在天津的外国神父,分属不同的教会组织,天主教称之为“修会”。其中有个称为“耶稣会”的修会组织,除了建立教堂进行传教外,还从事地质方面的科学考察活动。耶稣会的传教士中有不少人是著名的学者,桑志华就是其中的一位。
1928年5月,北疆博物院陈列馆正式向公众开放,展出了植物标本2万种,动物标本3.5万种,岩石与矿石标本7000种,动物骸骨化石1.8万公斤。各地地理、山川、河流、土壤和动植物分布地图133幅,照片3000余张,以及关于人类学、工商业和农业的调查报告。结合展览还举办有关的科学知识的讲座,这在当时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桑志华为介绍博物院的藏品撰写的出版物,对华北的地质生物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北疆博物院的各个建筑是陆续建成的。1922年,在工商大学院内修建了博物馆的办公楼,其为三层楼房,高21米,占地面积300平方米。
1925年,在办公楼西端建成陈列馆,为三层建筑,采用放火、防盗、防尘和防震措施,高窗天然采光,窗户密闭而又能自然通风。
1930年又在办公楼南首增建新楼,南北二楼又以通道相连接,博物院遂形成完整的格局。
1952年天津市政府接收北疆博物院,1957年更名为天津自然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