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搭扣项坠式项链出现于清代
项链是用于颈部的装饰物,其历史可追溯到远古时代。
从结构上说,项链可分为“串珠型”和“搭扣+项坠型”两大类。“串珠型”项链是用细丝绳穿系而成的串珠,在清代以前,这是最常见的。
“搭扣+项坠型”项链在清代时才出现。
现代项链包括这两种结构。
璎珞在唐宋盛行,这是用各种名贵珠宝穿串而成,式样极多。
朝珠是清代王公大臣、内宫后妃、各级官员的公服必备之物,挂于颈上,垂饰于胸前的装饰品,也是显示地位高低的标志。
朝珠主串由108颗圆珠组成,另有三小串圆珠挂在主珠串的两侧,叫纪念串(男用朝珠,两小串在左面,女用朝珠,两小串在右面),在主珠串中心位置上也有坠饰,后面有“背云”,是用来固定朝珠的。
念珠和项链在形式上有相同之处,是念经时用来计数的,故又叫“数珠”或“佛珠串”。
各民族都有念珠,但圆珠粒数不同,有14颗、18颗(又名十八子),21颗、27颗、36颗、42颗为一串的;藏族所用念珠,为108颗;回族所用念珠,为101颗。
念珠有挂在颈上的,也有的在手腕上绕二三周。
社会的发展使项链在功能上摆脱了封建礼仪和宗教的束缚,又与金银细工和其他珠宝相结合,以更加丰富多彩的式样美化着人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