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发现的最早的饕餮纹出土于良渚文化玉器上

中国已发现的最早的饕餮纹出土于良渚文化玉器上

纹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花鸟鱼虫,还是人文器物,反映的都是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审美偏好。

从原始社会简单的几何花纹,到青铜时代的粗犷线条,再到封建时期繁复精致的各式纹样,无一不体现了人们对神性亦或是对美的追求。

不论是民间工艺,或是宗教庙宇,传统纹样都无处不在。比较有代表性的纹样有谷纹、回纹、鱼纹、云纹、凤纹、饕餮(读音:“涛”“贴”(四声))纹等。

China-Zhejiang-taotie-pattern(图:浙江反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琮上的饕餮纹,是已出土的最完整的饕餮纹)

饕餮纹,又称兽面纹,是商周时期青铜器上最为常见的纹样,也是所有商周青铜器纹样中最具代表性最引人注意的纹样之一。饕餮是人们想象中的一种贪食的怪兽,象征着贪欲,所谓“贪财为饕,贪食为餮”。

目前已发现的最早的饕餮纹是出现在距今五千年前长江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的玉器上

饕餮纹夸张、神秘而又威严,有着浓重的宗教色彩。商代的鼎上都有着饕餮纹,而鼎是先人们祭祀最为常见的器皿。

良渚文化距今5300-4000年前,位于长江下游太湖流域的文化。良渚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玉文化发展的最高峰。在各种良渚玉器中发现的纹饰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神人兽面纹。

神像的形态,由于雕琢的年代和器物的不同,虽然有所变化,但都源于同一形像,最完整的就是在余杭反山遗址出土的一件大琮上的图像:其上部雕刻的是神人脸面,头戴羽冠,圆眼,宽鼻,阔嘴,牙齿外露;下部是神兽面纹,椭圆形的眼睛,凸额,宽鼻,穿出獠牙的阔嘴,前肢蹲踞,显露出一副狰狞可怖的面目。

神像的全身除脸部以外,填刻横直线和卷云纹。这组神像的冠、神面和兽面,采用浅浮雕的方法凸出,其余都在底面上线刻,因此具有一种若隐若现的效果。

这一神人兽面复合像,被称为良渚人崇拜的“神徽”,它也就是后来饕餮纹的最直接的原型。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