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年轻的(至2014年)深水港是广州南沙新港

广州南沙(今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地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几何中心,乃广州-香港-澳门“A”字形空间结构的支撑位置,是联结珠江口两岸城市群的枢纽性节点。在其方圆百公里以内,坐落有广州、深圳、珠海、东莞、江门、佛山、中山等中国最为活跃的14个大中城市,囊括了整个珠三角的城市网络。

按照广州市“南拓北优、东进西联”的城市空间和发展布局构想,南拓是广州城市实现未来发展战略目标的主导策略和重点。2011年,广州南沙新区开发项目上升为国家战略并被写入了“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南沙新港成为国内最为年轻的深水港码头

南沙检验检疫局是广东检验检疫机构最年轻的一个分支局,面对新开口岸的业务特点,面对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大开发、大建设的发展趋势和工作要求,南沙局克服新开口岸配套建设不完善、人手紧张和业务量飞速发展等困难,依托一流的检验检疫技术、基础设施和公共技术平台,创新思维、创新模式,为南沙港一举迈入国内一流港口行列助推、助力。

创新才能出生命力。南沙局在监管模式上没有按图索骥,而是以强化南沙保税港区在珠三角及泛珠三角中心的角色为目标,细化帮扶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创新试行“守信名企口岸快放”,并持续完善名牌企业诚信评价体系,最终形成了“诚信企业口岸快放”的监管模式,对诚信经营,具有一定生产规模、产品质量稳定、具有质量自控体系的大型民族企业量身打造个性化服务,专设口岸快速专窗,定制查验规则等,大大提高了通关速度,节省了企业出口成本,使“中国制造”优质产品参与国际竞争赢在了起跑线。

首家受惠企业奥马电器公司的副总裁姚友军曾表示:“衷心感谢南沙检验检疫局在企业最需要服务、最急盼改善物流管理、最希望快捷通关的时刻送上了最贴心的服务。”

该模式推行实施两年多来,吸引了一大批国内知名企业如美的、格力、华南轮胎、珠江钢管、格兰仕等落户南沙,甚至远达广西桂林的国际电缆集团也慕名前来,并先后与南沙局、南沙港务局签订了三方合作备忘录。优质的通关环境赢得了大型企业的青睐,吸引了大宗货物在此进出,在物流行业内打响了头炮,走上了蓬勃发展之路。

格兰仕集团海外市场总经理刘贵中明确表示:“南沙港将成为格兰仕走向国际的母港”。据统计,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仅格兰仕一家公司快速验放出口货物就达3176批次,货值达8125万美元。

位于广州最南端的龙穴岛,面向南海,东望深圳,西靠南(海)、番(禺)、顺(德),拥有珠江口西岸唯一的深水码头,是广佛经济圈和珠三角西翼城市通向海洋的必由之路和枢纽性节点。

由于检验检疫人员放弃了休息时间,为货轮提前做好了出证、验货、查验等前期准备工作,使货轮提前了10个小时起航。这样,货主们就可以到达目的地后赶上当天报关、提货,免受压港一夜之苦。

在南沙局龙穴岛办事处,类似这样的以优质服务为宗旨的“工作制”还有很多。例如,船舶随到随检,在无异常情况下30分钟内完成检疫手续,装卸作业前期准备工作与登轮同时进行等等。在快速服务口岸通关的同时,该局还建立了船前会制度,统一协调数重量鉴定管理,维护对外贸易的公平,打造诚信公正的口岸形象,大大提升了南沙港在同类港口中的竞争力。

在港区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通关环境吸引下,世界最大的船务公司——马士基华南总部从香港迁至南沙,12条国际航线在逐步调整挂靠南沙。2012年4月,随着海丰国际控股有限公司(SITC)的“海丰安尼塔”轮的靠泊,南沙港已经开通了欧洲、北美、日本、东南亚等32条外贸航线。

“南沙港的口岸软环境,是我们码头业务发展的金字招牌”。广州南沙海港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业务拓展部经理范建强自豪地说。在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全国集装箱吞吐量呈下降的形势下,南沙港已连续三年保持增长态势。

作为广佛经济圈和珠三角西翼城市通向海洋的第一入口,南沙港目前主要以进口为主。进口产品主要包括废物原料、原木、冻品和水果等,敏感商品如此集中,对检验检疫的工作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业务量日益增长环境下,保质量、抓安全,这是南沙局党组成立以来始终不渝的追求目标。

“信息化和科技创新是南沙局永恒的主题”,南沙局副局长陈建锋在接受采访时说。谈到南沙局的发展,他深有感触。

南沙检验检疫电子监管系统从2009年底全面启动以来,经过多年的开发和完善,已经做到了信息化建设和整个检验检疫业务的完美结合,覆盖面涵盖整个南沙局。

穿梭在堆满集装箱的码头,南沙局龙穴岛办事处综合业务科副科长肖遥如数家珍地向我们介绍这些先进科研成果——智能熏蒸库、集装箱外表自动消毒系统、通道式放射性检测系统……

南沙港的智能熏蒸设施由熏蒸库和控制室两部分组成。不仅具有自动投药、药物内外循环、散气排毒等基本功能,而且控制可手动和自动切换,熏蒸库各执行动作能单动和联动转换,满足了熏蒸过程中的灵活性,满足了对熏蒸处理控制的智能化要求。此外,为了保证熏蒸处理效果,加入了对熏蒸处理过程中的浓度判定功能及自动补药功能,能有效提高熏蒸除害处理合格批次,减少重复处理及企业成本,保障了货物正常的出口时间。

2012年5月,关检双方“三个一”通关模式改革试点启动仪式在南沙举行,南沙局作为试点单位率先实现与海关“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联合监管通关模式。上半年,已经在12家企业的进口货物中开展试运行,共验放货物753批。

随着南沙保税港区、粮食通用码头、中船龙穴造修船基地、沙仔岛汽车滚装码头、南沙游艇会等新开口岸完成有关基础设施建设并陆续对外开放,南沙将逐步建设以“基地化、规模化、集约化、配套化”为原则,深水码头建设与临海型重化工布局相结合,以港口为依托,利用国际海运船务企业与国际物流企业的资源,开辟海运-港口-仓储-配送的生产链,肩负起发展“大交通、大物流、大经济”的历史使命,而扎根在同一片蓝天下的检验检疫人也将一如既往,为南沙护航前行……

在广州造纸股份有限公司专用码头,只有十几堆用油布遮盖的进口废纸摆放在那儿,很显空旷。在相隔不到50米的地方,便是企业的原料分拣和加工车间。记者不禁纳闷,这么少的存货,这么大的造纸企业,能够用么?

该公司总经理助理李启滨只用了一句话,就解开了我们的疑惑。“堆在场上的只是我们一天的用量,其余的都在船上,有的还在海上,因为检验得及时,所以是零积压。”广州造纸股份有限公司是华南地区大型的国有骨干企业,年进口废纸80万吨左右。其总部进驻南沙后,南沙检验检疫局及时调研、主动帮扶,与集团签订“门对门”监管模式合作纪要,在厂区设置了驻点办公室,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电子监管、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大大提高了企业通关效率。

李启滨向记者算了一笔账:“因为公司有自己的专用码头,与检验检疫部门实行门对门服务以后,公司在码头查验所造成的货物损耗和休箱费用大大减低,光是查验费一年就省下200万。更重要的是通关速度的加快,大大减少了库存,企业备货量不超过10天,比原来减少了2/3,避免了废纸由于风吹雨淋所带来的质量损耗和风险。这些都是用钱都衡量不了的。”

废纸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性物资,也是南沙港区大宗进口货物之一。外国废纸以木材纤维为主,质量好,利用价值高。据有关专家测算,利用1吨国外废纸,相当于节约3m3木材,1.2吨标准煤,600kw.h电,100m3水。

在“门对门”模式的吸引下,国内大型造纸企业理文、玖龙纸业等纷纷调整进口方案,将南沙新港作为其进口废纸的重要基地。今年上半年,南沙口岸进口废纸批次、货值分别达2488批次、2.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43%和117%。

这仅仅是南沙检验检疫局充分利用检验检疫优势为企业定制个性化服务的一个缩影。类似的故事还有许许多多:为广汽丰田汽车公司实现“零库存”、“一天通关”服务;为广州港集团实行“5+2”工作制及24小时预约服务;为广州中船远航船坞有限公司推行“船靠人到、即时登轮”服务政策等。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