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内第一间外国邮局开在广州沙面
清乾嘉年间(公元1740-1800年),西方各国来华贸易者日多,常在广东沿海及广州等地的趸船或商务监督驻所悬挂信箱,利用本公司的船只或其他便船与本国通信,这为“客邮”最早的雏形。
道光十四年(公元1834年),英国驻广州商务监督律劳卑(Lord W. J. Napier)无视中国主权,在沙面驻所开办了一个所谓“英国邮局”,这间邮局直属于英国邮政总局领导。这是在中国最早出现的第一间“外国邮局”,史称“客邮”。
1840年鸦片战争后,英占香港。1842年香港总督朴鼎查(Henry Pottinger)在香港设立英国邮局,并在中国各通商口岸开设分局。法、美、德、日、俄等国也纷纷效尤,相继在中国领土上设立邮局。
这些“客邮”局在中国领土上行使他们本国的邮政章程,贴用他们的邮票,不仅收寄本国侨民的信件,还收寄中国人交寄的中国国内互寄信件,定时派信差收取信箱,投递邮件。外国在华设置“客邮”借口之一是中国没有邮政机构,但实际上中国当时已有官办驿站及民营民信局,而且外国人也曾把邮件交由中国之驿站、民信局寄递,只是不能传递他们与其本国之间来往的邮件。1897年“大清邮政”开设后,也收寄外国邮件,而“客邮”不但没有裁减,反而大大增加。在广州设有“客邮”的国家还有法国、日本、德国。
“客邮”的存在,严重侵犯了中国邮权,民国9年(公元1920年)11月,中国出席西班牙万国邮政大会代表发表宣言,要求撤销各国在华“客邮”,是年适美国发起召集裁减军备会议,中国政府又提出此案。1921年11月太平洋与远东同题委员会第六、七次两次会议表决通过,各国在华“客邮”一律撤销。设在广州之英、法、日三国“客邮”局,于1922年12月31日全部关闭。
原在各“客邮”局工作之中国籍职工,可自由申请转入中国邮政局工作,其中分拣员、信差和其他低级员工可马上转入职工名册,工资不变,高级职员则先试用6个月,再按能力定级。至此,“客邮”在广州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