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解放前最大的航运企业“民生公司”由著名爱国实业家卢作孚创办
卢作孚(1893—1952年),四川合江(今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人,民族资本家、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他毕生致力于探索救国强国之路,在革命救国、教育救国、实业救国三大领域,都曾作出巨大贡献。毛泽东称赞他是“发展中国民族工业不能忘记的四位实业界人士之一”。
他1925年创办民生公司,经营长江内河航运。曾任民生公司总经理,国民党政府川江航务管理局局长,四川省建设厅厅长和交通部次长。
1930年他在重庆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民办科学院——中国西部科学院。
抗战胜利后经营远洋航运。
1950年自香港回国,任全国政协委员、西南政务委员会委员。
创办民生公司,发展民族航运业,探索实业强国之路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按照“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的条款,在长江上触目只见外国旗,难得一见中国旗,令国人深感屈辱。1925年,卢作孚邀约友人,集资创办民生公司,积极投入以经济实力夺回内河航运权的爱国斗争。公司成立之初,整个家当只有一艘载重吨位为70吨的小轮船,卢作孚就定下了“服务社会,便利人群,开发产业,富强国家”的公司宗旨,展现了卢作孚的强国宏愿。当时,长江上游航运正被外国轮船公司控制,不多的几家中国轮船公司濒临破产,卢作孚采取“人弃我取,避实就虚”方针,在从未行驶过轮船的嘉陵江开辟新航线,并在管理上大胆改革,使公司站稳了脚跟,并将航线从嘉陵江发展到了长江。从1930年开始,为了抵制外国轮船公司对长江上游航运的垄断,民生公司发起了“化零为整”运动,以其诚信和威望,先后合并和收买了大批中外轮船,到1935年,统一了长江上游航运,将曾经不可一世的外国轮船公司逐出了长江上游。到1949年,民生公司已拥有员工9000余人,江海船舶148艘,在长江沿线和内地沿海各港口及台湾、香港、东南亚、美国、加拿大等地都有分支机构。
经过20多年拼搏,民生公司“崛起于长江,争雄于列强”,成为了当时中国最大、最有影响的一家民营航运企业,卢作孚也被海内外誉为“中国船王”。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国共两党协商改组政府,卢作孚是国共双方一致赞同的实业部长唯一候选人。后来的“世界船王”包玉刚曾说过:“如果卢作孚健在,就不会有我今天的包玉刚。”
他成功指挥了被誉为“中国实业上的敦刻尔克”的宜昌大撤退,保存了中国工业命脉
抗战爆发后,卢作孚立即向全公司发出号召:“民生公司应当首先动员起来参加战争!”在他的指挥下,民生公司全体员工英勇投入到紧张、艰险的抗战运输中去。他一生都不愿做官,但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敢挑重担,出任交通部常务次长和全国粮食管理局局长,负责战时最艰巨的水陆交通运输和粮食供应任务。1938年10月,武汉失守,作为长江咽喉、入川门户的宜昌积压了大批难民和从沦陷区运来的几乎包括了全中国的航空、兵器及轻重工业的机器设备,急待撤往大后方。而可供运输的仅民生公司20余艘轮船和几艘其他公司的轮船。按其运力,至少需要一年时间。更大的问题是,还有40天长江枯水期就要到了,而且日本飞机不断飞来轰炸,日军又在节节逼近,形势十分危急,人心极度混乱。在此关键时刻,卢作孚下令采用民生公司在长江枯水期实行的“三段航行法”,除了最重要的军用物资及不宜装卸的大型机器设备直运重庆外,其他物资一律分段运输,使航程缩短了一半或大半。各轮船多装快运、分秒必争,硬是在长江枯水期到来之前,将全部难民和机器设备安全撤离宜昌,从而保存了中国工业命脉,为抗战胜利和大后方建设奠定了基础。
卢作孚这一壮举,被誉为“中国实业上的敦刻尔克”。在整个抗战中,民生公司付出了惨重代价:有16艘轮船被炸毁,117名员工英勇牺牲。爱国将领冯玉祥称赞民生公司为“救国公司”。
1946年民生公司在加拿大订购了虎门号轮船。新中国成立后,在卢作孚的指挥下,民生公司滞留在港的17艘船舶驶回大陆。
主持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实验,被誉为“建设新中国的缩影”
1927年,卢作孚被任命为北碚(今重庆市北碚区)峡防局局长。峡防局本是一个治安联防机构,但卢作孚却借此难得的平台,开展了以北碚为中心的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运动。他与民国时期各地乡村建设实验不同,明确提出其乡村建设的目的是“要赶快将这一个国家现代化起来”,所以“要赶快将这一个乡村现代化起来”,并制定了实现“乡村现代化”蓝图。他采取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交通建设为先行,以乡村城镇化为带动,以文化教育为重点的建设模式,将北碚这个昔日贫穷落后、偏僻闭塞、盗匪横行的小乡场,建设成“生产发展、文教事业发达、环境优美的重庆市郊的重要城镇”。
短短十几年间,整个嘉陵江三峡地区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发生了很大变化,成为民国时期众多乡村建设实验中持续时间最长、成效特别突出的一个。教育家陶行知把北碚的建设誉为“建设新中国的缩影”。卢作孚也与晏阳初、梁漱溟一起,被称为“民国乡建三杰”。
指挥船队冲破封锁返回大陆,为发展新中国航运事业立了大功
1949年,国民党政府撤退台湾之前,多次派人游说卢作孚出任高官,都被他婉拒了。他对当时的政治形势看得很清楚。正如他1950年1月在香港给好友晏阳初的密信中所说:“台湾绝非可凭藉以与大陆作战之基地,最后结束似只有时间问题……如美国欲得全中国人之好感,最好设法结束台湾残余无望之争。”当时,民生公司有21艘轮船被迫滞留香港和海外,国民党海军严密封锁台湾海峡,轮船要返回大陆,随时有被拦截扣留的危险。在卢作孚周密巧妙指挥下,除了1艘轮船被截留、2艘轮船因太陈旧进行拆卖以外,其余轮船都安全返回大陆,参加新中国的建设。
卢作孚本人也在党的安排下,由香港来到北京,出席全国政协第一届二次会议,被选为全国政协委员。期间还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云的亲切接见和宴请。回到重庆后,又受到邓小平的热情接待,并被任命为西南军政委员。
为社会创造了亿万财富,自己却两袖清风,一身正气
卢作孚身为当时中国首屈一指的航运公司总经理,还身兼几十家企事业的董事长,都有一笔笔可观的红酬和车马费,即使生活不豪华,至少也应是宽裕的。然而,他坚持只拿一份薪俸,其他收入都捐给了科学教育事业。卢作孚生活非常简朴,不吸烟,不喝酒,常和员工一起在食堂吃青菜萝卜大锅饭。卢作孚招待客人,不论职位多高官多大,都不搞豪华宴请。就连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四川省主席刘湘来公司,依然只有南瓜焖饭和一碟泡豇豆炒碎肉末、一碗粉蒸肉招待。客人们深知卢作孚的勤俭作风,也不以为怪,反而很钦佩他。卢作孚从不利用自己的权力和地位为自己及家人、子女搞特殊,捞好处。他甚至没有自己的房子,家里也只有借来的破旧桌椅、木床。家人有事要乘民生公司的船,都得照章排队购票。
卢作孚的高尚品格,深深感动了许多人。爱国民主人士、国学大师梁漱溟称赞卢作孚,“此人再好不过!他心中完全没有自己,满腔里是为社会服务,这样的品格,这样的人,在社会上找不到。”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认为,学习卢作孚“将会净化我们的心灵,升华我们的境界”。作家陈祖芬评价:“卢作孚这三个字,一如川西的共生矿,丰富得令人惊喜,令人感动,令人感极而泣。”
卢作孚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一个爱国者,他时刻把国家强盛、民族命运、人民疾苦放在心上的家国情怀,始终闪耀着时代的光辉。作为一个思想家,他的“国家现代化”、“乡村现代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及社会改革、企业管理等思想与实践,至今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研究价值。作为一位社会改革家,他先后进行了民众文化教育、乡村建设、创办民生实业公司三大“创造集团生活”试验,都取得了辉煌成果。作为企业家,他爱国爱民、讲求诚信、廉洁朴素,不愧为中国企业家学习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