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存最早的日晷现收藏于北京的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现存最早的日晷现收藏于北京的中国国家博物馆

该系列: 内蒙古日晷 共 2 篇, 此篇为第 [part not set]

1897年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出土的日晷为汉代制品,边长27.4厘米、厚3.5厘米,现收藏于位于北京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内。

此日晷为方形,用致密泥质大理石制成。晷面中央有一直径1厘米的圆孔,不穿透,以此孔为中心刻出两个同心圆,内圆与外圆之间刻有69条辐射线,占去圆面的大部分,其余的地方未刻。辐射线与外圆的交点上钻小孔,孔外刻汉篆体1—69的数字,各辐射线间的夹角相等,以此为据补足未刻部分,则可等分圆周为100份,正与一日百刻之数相当。另在两圆之间刻有一正方形,其外刻有所谓的TLV纹,有的纹饰掩去了部分数字。

Chinese-ancient-sundial(图: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中国最早的日晷)

汉代主要的计时工具是漏壶,但由于漏壶中的水位和水压无法保持平衡,滴漏速度的快慢变化,造成测时的不准确性,汉代往往用日晷进行校正。其使用方法是将晷体放正摆平,在晷心的大孔中立“正表”,在外圆的小孔中立“游仪”,将正表与游仪照准日出、日入时的太阳位置,就可以计算出当日的白昼长度,使掌漏的人员据以校准漏壶的流速、调整昼夜漏刻、确定换箭日期。

这件日晷用方形致密泥质大理石制成,正表、游仪虽均己遗失,却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日晷,为研究古代计时仪器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料。

同系列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