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佛教法相宗的发源地是陕西西安大慈恩寺

该系列: 唐唯识宗 共 2 篇, 此篇为第 [part not set]

大雁塔——大慈恩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雁塔路南端,是我国佛教法相宗(即唯识宗)的发祥地,寺院占地约5万平方米。进入山门后,有钟鼓楼、大雄宝殿、后殿和僧房等建筑。特别是矗立在后院的唐塔——大雁塔,被认为是西安市的标志。

大慈恩寺建于隋代,原名无漏寺。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唐高宗李治(当时为太子)为追念其母文德皇后,扩建寺院,并为表达对其慈母的养育之恩,遂更名为大慈恩寺。

唐高僧玄奘从印度取经回国后,在此寺译著经文,成为长安三大道场之一。玄奘尊称唐三藏,原姓陈名祎,洛川缑氏(今河南省偃师市缑氏镇)人。他学识渊博,远去印度17年学习经典。回国后在此译著经典达19年凡七十四部1335卷。他根据“因明、唯识”诸经论创立了佛教一大宗派—法相宗,当时他的弟子有三千人,其中有日本高僧道昭,是日本法相宗的始祖。道昭的弟子智通、智达等也曾来此听他讲经。

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玄奘为了贮存经典,修建了五层土心砖塔,不久倾废。武则天长安元年(公元701年),有人献《法华经》,经文中有一位西方的女王,生前敬佛,修建了壮丽的七重宝塔。女王后来升入佛国,成了主宰西天万佛的女佛祖。武则天听了很高兴,打算在她百年之后还要统治天国,于是诏令天下州县遍建七重塔,大雁塔就是设在国都长安城的一座。俗语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图,七级浮图就是这种七层塔。“大雁塔”之名是根据《天竺记》“达口亲国有迦什佛伽蓝,穿石作塔五层,下层作雁形”,取实意而得名的。

大雁塔为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颇具我国民族建筑的艺术风格和特点。塔高64米,平面方形,每层有方形塔室,沿楼梯可盘旋而上。四面都有砖券拱门,可凭栏远眺,古都长安景色尽收眼底。塔身基座南面镶嵌有唐太宗李世民撰著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及唐高宗李治所写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刻二通。碑文为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书写,字体端雅,劲秀潇洒,为唐名碑之一。

大慈恩寺从唐代以来,每年旧历正月14至16日三天,都要在寺内举行传统庙会,热闹非凡。许多文人骚客曾在此荟萃赋诗留题,这里留下了许多名人的遗迹。已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同系列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