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发现的最古老的剧本《弥勒会见记》实物由焉耆语书写

该系列: 剧本弥勒会见记 共 2 篇, 此篇为第 [part not set]

1975年焉耆县(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回族自治县)锡克沁佛寺遗址出土焉耆文《弥勒会见记》剧本是中国已发现的最古老的剧本,唐代遗物。

共发现44页,皆两面书写焉耆语,此为其中一页。出土时重叠在一起,左端遭火焚烧而残损,此剧本是焉耆佛教大师圣月(Aryacandra)由印度语梵文改编成焉耆语的一部大型分幕剧作,据目前所知,是我国最早的剧本。

焉耆语用婆罗米字母拼写。

剧本讲述年已120岁的婆罗门波婆离(Bodhar)梦中受天神启示,想去拜谒释迦牟尼如来佛。但因年迈不能亲身前往,故派其弟子弥勒等十六人代表他拜谒致敬。而弥勒亦恰好在梦中受到天神的同样启示,便欣然应允。

波婆离告诉弥勒等,如来身上有三十二大人相,只要看到这些相,那就是如来,就可提出疑难问题考验他。

弥勒果然在佛身上看到了三十二相。

汉译《贤愚经》卷二十《波婆离品》讲的就是这个故事。

专家介绍,这件文物可以代表早期印度佛教传入西域再东传中原的一种模式——通过语言文字转译,再经过戏剧的演绎。

现在,这份焉耆语书写的唐代《弥勒佛会见记》剧本残页保存在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修缮后的文物长27.5厘米,宽18.5厘米。

同系列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