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机械工程学译著《远西奇器图说》由王征翻译

该系列: 明奇器图说 共 3 篇, 此篇为第 [part not set]

明末耶稣会士的东来,为达到在中国立足传教的目的,他们带来了一批服饰用品和机械器物,如自鸣钟、三棱镜、望远镜、世界地图等,作为珍奇物品献奉朝廷,结交地方官绅,以赢得官方与知识阶层的好感。

这些奇巧物件很快成了文人笔下猎奇的素材。然而不少士大夫仍对这些制器之术不屑一顾,以为是奇技淫巧。

聪明好学的陕西泾阳(今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人王征(又写作“王徴”,徴为征的异体字)是却不这么看,他认为这些制器之术,对中国的农艺水利、物理光学等的发展,具有非同寻常的价值。他说:“学原不问精粗,总期有济于世人,亦不问中西,总期不违于天。”

他称这些西方来客不骄不吝,“古之好学者裹粮负笈,不远数千里”,而他们从数万里之外送知识上门,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要加以拒绝呢?

这位年逾五十的进士向法国传教士金尼阁学习拉丁文,向瑞士传教士邓玉函学习数理和测量知识。天启七年(1627),他凭借自己早年研究机械学所积累的经验,与伽利略的好友邓玉函一起,把几本谈西方奇器的图书编译成一部图文并茂的《远西奇器图说》三卷。

第一卷导言,列举研究机械学必须先修的重学、穷理格物之学、度学、数学、视学、吕律学等七科的十八种西学参考书,介绍了自然力与机械力的区别。

卷一共六十一款,讲述了重、重心、重容、比例等机械原理。

卷二共九十二款,介绍了天平、等子、杠杆、滑车、轮、螺丝、斜面等基本原理。

卷三收图五十四幅,译介了多种机械的使用方法,如十一种不同的起重机械、四种不同的引重机械、两种转重机械、九种不同的取水机械、十五种转磨机
械、四种解木机械、另外还有解石、转碓、转书轮、水轮日晷、代耕、水铳、取力水、书架等图。由于成书仓促,不少有图无解说,因此脱落删节很多。

值得注意的是王征在该书中第一次提到古希腊天文师亚而几墨得(今译阿基米德)承国王之命,造航海巨船一艘,舶成后却无法使其下海,倾一国
之力,终无良策,最后还是阿基米德略施巧法。

王征认为西方之器“多用小力转大重,或使升高,或令行远,或资修筑,或便泄注,或上下肪舶,或预防灾祲,或潜御物害,或自舂自解,或生响生风”,其中有用人力、物力的,也有用风力、水力的,有用轮盘,有用关捩,有用空虚,也有用重为力的,“种种妙用,令人心花开爽”。

他在翻译时特别注意那些“实有用于民生日用,国家兴作甚急”的器物,而对于那些飞鸢、水琴之类“非国家工作之所急需”的器物则一概排除,在译文上力求简明易晓,以便人人都能阅读,可见目的就是为了济世致用。

据史家们的考证,该书是明代流入中国的西书中最早译成汉文的。所据原本主要有:

古罗马奥古斯都时代建筑师和军工专家未多未伍斯(Vitruvius,前27—公元14年,今译维特鲁维)的拉丁文本《建筑术》(DeArchitectura);

荷兰数学家、军事工程学家西门(Simon Stevin,1548—1630,今译斯蒂芬)的拉丁文本《数学记录》(Hypomnenmate Mathmatica)
一书的下册;

卷二卷三的图说部分采自德国矿冶学家耕田( Geogius gricola, 1494—1555,今译乔治-鲍尔)的划时代巨著《矿冶全书》(De
Re Matallica);

意大利工程技术家刺墨里(Agostino Ramelli,今译奥古斯丁-拉梅里)的《论各种工艺机械》(Le Diverse et Artificiose Machine)等书。

通过这些书的翻译,王征根据书中力学原理,设计了一大可起七千多斤的运重机器;

根据书中物理学、机械学的原理,还先后设计了龙尾车、恒升车、自行车、自转磨、自鸣钟、弩机、火机、水铳等五十五种机械;

写下了《诸器图说》及《额辣济亚牖造诸器图说》二书。

据说,他还根据造声学原理,在所居的屋四周钻了不少小眼,每遇婚丧大事,他在大厅中一说话,各屋的人都能听到。

然而这位明末杰出的科技翻译家一生仕途坎坷,五十六岁才补扬州推官,六十岁方擢升山东佥事,监军海外,在战争中遭受惨败,以后泛海归朝,受到遣戎的处罚。1644年李自成攻破京城,这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痛不欲生,绝食七日而死。

《明史》阴错阳差,只在“忠义”列传中将王征一笔带过,而对他的译书和科技成就却置若罔闻。

但作为最早的一部机械工程学的译者,其影响是难以抹煞的,先后被收入《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考工典》、《四库全书-子部谱录类》,1844 年又由钱熙祚收入《守山阁丛书-子部类》,以后还被列入《中西算学集要三种》、《丛书集成初编-应用科学类》。

许多清代学者如方以智、黄履庄等都以此书为学习西方物理学、机械工程学的起点。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作者称此书所释解的内容“能以小力运大,故名曰重,又谓之力艺”,阮元的《畴人传》讲“奇器之作专恃诸轮,盖轮为圆体,
惟圆故动,西人以机巧相尚,殚精毕虑于此”。

该书所创造的一套译述物理学的专有名词,如“力艺”、“重学”、“柱”、“梁”、“轴”、“轮”、“柄”、“车”、“索”等不仅被晚清李善兰等一批科技译家奉为圭臬,就是在今天机械学中,仍然保留了“重心”、“杠杆”、“斜面”等译名,而追本溯源,这些译名是首次在这位科学家的不朽译著中出现的。最有趣的是,辛丑年(1901),五月甘三日周作人在日记中写道:读了《远西奇器图说》后,“见有代耕机器一具,拟仿之。”

同系列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