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也是世界最早记载实验诊法的医书唐《外台秘要》的作者是王焘

该系列: 唐外台秘要 共 2 篇, 此篇为第 [part not set]

在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问世后一个世纪,唐代又出了一部医学专著,它就是王焘所著的《外台秘要》。

王焘(约670-755),唐代的著名医学家。陕西省郿县(今陕西省宝鸡市眉县)人。王焘出身官宦世家,祖父王珪是让唐初杰出的宰相之一。

王焘幼年体弱多病,尝够了病痛的滋味。长大后为了治好自己的病,强身健体,便在公务之余,发奋读医学著作。

与此同时,他的母亲南平公主也进入年老体弱的时期。王焘禀性孝顺,母亲患病时,长期衣不解带地照看护理,并遍访名医,遍查医著,寻找灵方妙药。俗话说“久病成医”,王焘对医学产生了兴趣,并开始入门。

王焘曾经担任徐州司马和邺郡太守,为了有机会阅读医学书籍而长期在当时的皇家图书馆——弘文馆任职。

他在那里度过了20多年的时间,如饥似渴地阅读晋、唐以来的大量医学书籍,认真地做了详尽的摘录,夜以继日,年复一年,积累了大量医学资料。

后来,他被贬职到房陵,遇赦后就近安置在大宁郡。当地气候炎热潮湿,百姓得了瘴气,百分之六七十都难逃一死。

王焘依照随身携带的验方施治,竟然把即将死去的人神奇地救了回来,由此,他便决心发愤编写医书,最后于752年著成《外台秘要》。

关于针灸,王焘认为“针对杀生人,不能起死人”,所以他对灸法比较重视。在《外台秘要》中,他吸取了《黄帝内经》、《针灸甲乙经》中关于经络、腧穴、灸法的精华,又总结了孙思邈、甄权、杨玄操等人的灸法经验。

对于灸法的补泻问题,在理论上作了较深刻的阐述。

关于艾柱的大小、灸量、取火用材也作了规定。

但有人认为他这种“弃针重灸”的态度阻碍了针法的发展,对针灸学尤其是针法有负面影响。所以,王焘也成了针灸学领域一个颇富争议的人物。

同系列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