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部论述疾病成因的书籍隋《诸病源候论》由巢元方主编
《诸病源候论》是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系统总结疾病病因、病理、证候的专著,它有很强的资料价值,对隋以后历代医学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隋炀帝是中国史上名声最差的皇帝之一,但他也有一些历史功绩,比如他下令开凿的大运河至今还在起着作用。
此外,据他的指令,由巢元方主持编纂的《诸病源候论》堪称医学大典,在我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的影响十分深远。
巢元方,隋代著名医学家,具体生卒年不详,隋大业年间曾任太医博士,后升为太医令。
隋大业五年(609年),隋炀帝杨广征调民夫100余万人开挖修建南北“大运河”,要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连接起来。
在杨广心目中,开凿运河工程是压倒一切的大事,但是,主持开河的大臣麻叔谋偏偏在宁陵(今河南省境内)病倒了。
麻叔谋患的是风逆病,全身关节疼痛,起坐即头晕作呕,诸医诊治无效。
隋炀帝命令巢元方前往诊治。巢元方星夜兼程,经诊断后确认为是风入腠理,病在胸臆。必须用肥嫩的羊,蒸熟掺药食下,方可治愈。
麻叔谋依方配药,蒸而食之,药还没有用尽病就痊愈了。
巢元方又叮嘱他用杏酪五味并佐以羊肉,一天吃几枚,可使疾病不复发。由此可见巢元方精湛的医术。
《诸病源候论》又称《诸病源候总论》、《巢氏病源》。这本书总结了隋以前的医学成就,对临床各科病症进行了搜求、征集、编纂,并予以系统的分类。
《诸病源候论》内容丰富,包括内、外、妇、儿、五官、口齿、骨伤等多种病症,对一些传染病、寄生虫病、外科手术等方面,有不少精辟论述,对后世医学影响较大。